第37章(1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本次殿试共点了八十位进士及第,这些人都要参加当夜的琼林宴。

  午后,齐颜入宫至偏殿等候,却听到一旁传来一个突兀的声音:“哟,这不是‘出尽风头’的探花郎么?”

  齐颜转过头去,看到了一位熟人——察州解元:刘逸美。

  他们曾在谢安的宴会上见过,并且因为行酒令的事情生过龃龉。在刘逸美身边站着此次殿试的状元,太尉府的嫡长公子:陆伯言。

  刘逸美殿试点了六十八名,这是比较垫底的名次。因官职空缺有限,并非每一位进士都能立刻被派官。

  一般来说:状元,榜眼和探花会留京。二甲学子则视情况而定,但绝大多数都会有官做。

  如刘逸美这种名次比较靠后的就没有这么好运了。这批人会以进士的身份留在京城做个“释褐”,所谓释褐:琼林宴上没被点中,留在京城等待被派官的人。

  且释褐的“寿命”通常只有三年,截止到下次大考如果还没被派官便只能回家去,若期间不幸开了恩科释褐的寿命更短。

  这些释褐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到京城各府去走动,将自己的见识与才干展示给有资格举荐的大官们,争取在下次恩科之前得到一官半职。

  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才华满腹的进士因囊中羞涩,不善交际等诸多原因,最后只能回乡去做教书先生。

  刘逸美也明白自己面临的窘境,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,搭上了太尉府的嫡长公子陆伯言。

  从前朝起就流传着一本书,由朝廷编撰名曰:《三元录》,里面记载着历次科举,乡试,会试、殿试、皆摘得榜首的才子生平。

  陆伯言乡试,殿试皆得了第一,唯独在会试中被齐颜力压一头,屈居第二。失了千古流芳的机会……

  听到声音,不少人向齐颜这边投来了目光。

  刘逸美见陆伯言默许便愈发的放肆起来:“听说探花郎今日游街仪态尽失?真是丢光了寒门学子的脸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